《建筑形式与空间设计理论》是建筑学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时为32学时,面向对象为本校一年级,一个班型28人。本课程是针对建筑学本科生建筑造型能力的培养而设立的一门专项专业必修课,课程旨在建筑空间构成、形式组织的层面提高学生对建筑造型的理解,进而训练培养学生的空间创造能力及建筑造型个性语言的表达。
本课程主要介绍:建筑形式与空间设计相关概念;建筑造型设计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建筑形式的基本要素与属性;建筑形式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及其设计方法;建筑形式构成的美学及秩序原理;建筑造型方法等。
张广媚老师以本课程为改革主体,于2013年申请了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建筑造型设计教学研究与改革》,对教学体系和内容进行了课程改革,并撰写了校编教材《建筑形式与空间设计理论习题集》。2017年《建筑造型设计教学研究与改革》获得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2017年教学改革成果奖三等奖。
2020年春季学期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了《建筑形式与空间设计理论》线上课程的建立,并运用信息技术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借助网络教学的优势重构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课程网络教学中,课堂教学按顺序大致分为5个阶段:自主学习、作业点评、作业布置与范图欣赏、课后知识拓展、课堂知识点巩固。
第一阶段:自主学习占50%左右,为教师录播视频,需要学生在给定时间内完成视频内容的自主学习。
借助网络教学,虽然在教学知识“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只有老师的视频讲解,缺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生的学习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完全适应了自主学习过程,这对学生日后的学习成长至关重要。录播视频可以让学生实现自我控制,具有暂停、回放等功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另外,为使学生更加高效的完成自主学习,教师将本单元内容划分成几段短小精悍的小视频,每部分内容十几分钟,并且各自有较强的针对性,方便学生再次查找。
第二阶段:作业点评占10%,教师总结上周作业情况,逐一点评。
学生将作业及时上交到讨论区,教师对上交作业首先在讨论区进行点评与打分,再在课程中利用录屏软件进行逐一点评,更好的促进学生完成本节知识的“吸收内化,
有效提高额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一节课教师利用腾讯会议平台进行了习题课的在线辅导,通过视频连接,学生可以与同学们交流汇报作业的进展,交流经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实践化教学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三阶段:作业布置与范图欣赏占10%,安排作业内容,分析往届优秀作业情况。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从习题集中选择十个造型练习作业,每节课用录课视频进行作业布置,再对往届学生的优秀作业进行点评,并通过微信群答疑,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作业的考核重点与难点,教师可以立即了解学生学习状况。
表1:章节设置与习题集题目之间的联系
单 元
|
主 题
|
训练题目
|
一、概论
|
一、相关概念(三大构成)
二、造型设计的重要性
三、现代建筑造型的多元化趋向
|
1、基本组合构成训练、线条组合训练、物体图像中的构图组合训练
2、带填充图形的构图训练
|
二、基本要素
|
一、点
二、线
三、面
四、体
|
3、联合图形训练
4、带有相似图形的图形构图训练
|
三、基本属性
|
一、形状
二、色彩
三、肌理
四、尺度(大小)
五、方向
六、位置
|
5、平面栏格中的图形组合训练
6、典型图形的组合训练
7、带有典型图形和个体图形的构图训练(1+1)
|
四、形式与空间
|
一、形式与空间的关系
二、空间的形成
三、形式与空间的组合
|
8、空间平面图形训练(一)
9、带有制定特性的构图(空间——主题、规模表达效果)
10、带有制定特性的构图(主题:封闭—开放)
11、空间平面图形训练(二)
|
五、形式构成原理
|
一、美学原理
二、秩序原理
|
12、着色训练(一)
13、着色训练(二)
|
六、建筑造型方法
|
一、积聚
二、切割
三、变形
四、其他
|
14、空间平面图形训练(三)
15、原始样板的组合训练
16、改变原始样板的(楼角)组合训练
|
第四阶段:建筑形式与空间设计知识的拓展学习占20%,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课堂重点,拓展知识面,增加学习兴趣。
为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每节课安排大师作品欣赏和大师讲座,丰富的建筑教学资源使学生收获颇丰。不拘泥于传统教材,充分利用互联网优质教学资源,为学生推荐与本教学单元相关的优质视频、期刊、书籍等资料,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充实,也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表2:《建筑形式与空间设计理论》线上教学总体方案
第五阶段:课堂知识点巩固与测验占10%左右,安排本节测验,方便学生和老师对自主学习情况作出判断。自主观看全部视频后,教师会安排3-5个小问题进行测验。学生通过测验结果查看自己是否理解并掌握了本节重点内容。并且,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的的汇总处理,可以立即了解学生学习状况。